時區換算 - 重新思考 Rails 架構
在整個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因為客戶的服務是世界性的,因此還需要考慮到時區問題。然而只是單純的時區換算並不會造成問題過於複雜,而是在時區的呈現上並不像我們平常理解的那樣。
在整個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因為客戶的服務是世界性的,因此還需要考慮到時區問題。然而只是單純的時區換算並不會造成問題過於複雜,而是在時區的呈現上並不像我們平常理解的那樣。
現代大部分的軟體都會考慮到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因此都會盡量設計成簡單易懂的操作,然而仍有一些例外的狀況,像是有高度專業需求的系統,或者一些傳統產業長久以來的習慣,當時客戶就屬於這一類型。
當時收到新客戶的需求時,表示是一套很老舊的系統無法維護,急需開發一套新系統來維持業務的運作。客戶自己的工程師已經忙不過來,因此找到我當時任職的公司協助開發這套新系統,並且表示他們已經分析完畢,只需要依照 ERD(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實作即可。
約 2010 年左右,我開始接觸到許多程式語言的社群、研討會,因此大量吸收許多軟體開發的知識。當時,在業界中一個很常被提到的職稱「架構師」對當時還是學生的自己似乎有點遙遠。而我直到十多年後,才意識到「架構」的意義。
最近工作上以及私下跟朋友討論時,剛好都遇到了 Null
(不存在)類型的處理,通常我不會特別去在意這件事情,然而近年讀了一些關於 Null
的文章後(如:The worst mistake of computer science)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有不少改觀。
端午節連假利用空檔轉換心情時,把去年重寫後沒有完成的玩具再次拿出來挑戰,剛好在處理一對多的關聯時發現 Domain-Driven Design(領域驅動設計) 中對於 Aggregate(聚合)要作為統一操作其關聯的 Entity(實體)的原因。
有段時間沒有寫 Domain-Driven Design(以下簡稱 DDD)的主題,最近剛好跟一些朋友討論以及做了不少實驗,覺得可以針對這些題目再一次討論在 Ruby on Rails 中導入會遇到的問題。
在遊戲開發中寫測試一直以來都是被認為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雖然有很多人嘗試,但我們仍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方法解決。
同時,寫測試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拖慢開發速度的工作,這次我在每年都會參加 Global Game Jam 中挑戰用 48 小時的時間開發,運用這段時間學到的 Domain-Driven Design(領域驅動設計)、Clean Architecture(清楚架構)、敏捷開發、ATDD(驗收測試驅動開發)等技巧來做實驗。
最近在實作一個會員集點功能的時候意外發現很適合作為「領域事件(Domain Event)」的例子,在很多情況下其實不容易去描述這個概念,然而這個例子倒是很好的反應這個概念,以及 Rails 的特性所產生的變化。
之前在查資料時,在 Twitter 上看到 DHH 對 DCI (Data Context Interaction) 的看法同時上週的我對 Domain-Driven Design 的理解(2022 年)這篇文章也提到了 DDD 跟 DCI 不互斥,而且能夠改善某些設計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