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Ruby 中找到特定資料後轉換回傳
最近要實作一個功能,大致上是搜尋一群使用者符合條件的資料,然後回傳這筆資料下的另一個符合條件的資料,如果使用一般的方式來做,會需要分開撰寫查詢,並且多次的查詢,然而我們可以利用 Ruby 的語言特性來簡化這段程式。
最近要實作一個功能,大致上是搜尋一群使用者符合條件的資料,然後回傳這筆資料下的另一個符合條件的資料,如果使用一般的方式來做,會需要分開撰寫查詢,並且多次的查詢,然而我們可以利用 Ruby 的語言特性來簡化這段程式。
因為在 2023 年初就成為天選之人(2023 年成為外商裁員的天選之人該做些什麼?)而開始找工作,運氣很不錯的在獵頭協助跟朋友的內推,我在 1/18 跟 1/19 分別收到兩間公司的作業,但是我不想留到農曆年後才處理,因此決定用空檔趕在連假前完成他們!
上週五吃個午飯回到電腦前,發現電腦被遠端鎖定,嘗試了幾次後在個人信箱中收到了裁員的訊息,才發現自己成為天選之人。然而並沒有太驚訝,畢竟這幾個月軟體業的新聞,不少外商都在裁員。
大多數使用過 Ruby 的工程師都知道 Ruby 有一個特別的語言特性叫做 Mixin(混合)可以透過定義一個 Module(模組)然後被其他類別引用,如果從 DCI(Data Context Interaction)的角度來看,其實是一種脈絡的表現。
最近在實作一個會員集點功能的時候意外發現很適合作為「領域事件(Domain Event)」的例子,在很多情況下其實不容易去描述這個概念,然而這個例子倒是很好的反應這個概念,以及 Rails 的特性所產生的變化。
對脈絡(Context)比較有清晰的概念是在今年研究 Domain-Driven Design 的時候,這幾天剛好因為工作需要修正 Golang 的靜態分析警告,想到這其實也跟脈絡有些關係,因此這篇文章會來跟大家分享幾種常見的「程式脈絡」
最近因為 OpenAI 的 ChatGPT 推出,很多人開始嘗試,也得到了不少令人驚豔的結果。甚至有一些人開始開玩笑說「以後就讓 AI 寫程式吧!」之類的。不過,如果對這項技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個夢想也許還挺遙遠。
之前在查資料時,在 Twitter 上看到 DHH 對 DCI (Data Context Interaction) 的看法同時上週的我對 Domain-Driven Design 的理解(2022 年)這篇文章也提到了 DDD 跟 DCI 不互斥,而且能夠改善某些設計上的問題。
最近在推特上剛好朋友提到「用開源貢獻取代刷題」這樣的職涯規劃,不過這個方法其實並不輕鬆。從這個話題延伸,我發現自己能夠明確區分出「目標」跟「目的」的差異,而這個確實會影響非常多職涯上的選擇。
在八月份的開發者對話主題是「Domain-Driven Design(領域驅動開發,以下簡稱 DDD)」算是最近很常被提到的關鍵字,雖然還在學習相關的知識,不過我們還是藉由活動一貫的問答方式跟大家一步步深入討論不少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