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篇文章已經好幾個月了,手邊還有一些有趣的東西想寫不過實在太忙。每年參加完研討會都會寫一篇心得來記錄一下,不過我後面幾個月可能還要準備日本的 RubyKaigi(線上版)、鐵人賽跟在等投稿結果的 JSDC、MOPCON 等,應該是暫時沒辦法跟大家分享這幾個月找到的有趣技術。
前夜祭
這幾年越來越多研討會開始舉辦前夜祭,作為講者和會眾之間的交流算是不錯的時間,畢竟在議程的規劃改變跟複雜化的狀況下,有時候反而沒什麼機會交流。
今年基本上也是跟以前跑社群的朋友打招呼後就差不多結束了,跟以往不一樣的是結束後我馬上到中山附近的臨時辦公室開始跑 Open Unlight 的遊戲更新,因為下週(8/8)我們要舉辦一個營運一週年的活動所以需要先更新遊戲伺服器來設定好相關的資料,也因此一直忙到半夜我們才啟程回家休息。
前面的時間也大多在開發各類輔助的系統來支援這次的活動,往好處想就是這個活動讓我們在營運上多了一些新的手段可以應用,不過幾乎是在接近體力極限狀況在開發也因此這幾天都非常想睡。
Day 1
因為很累的關係就直接睡到下午,原本打算去參加晚上的 BoF,不過 COSCUP 這幾年議程大多是四點多就結束,而 BoF 主辦又選在晚上七點半才開始。對台科不太熟悉的我在找不到已經全數撤退的朋友、同事之後,只好報復性消費到京站嘗試看看京都勝牛。
因為時間還早就沒有排隊,以目前在台灣吃過的炸牛排品質來說算是最好的。熟度也蠻剛好約五分,所以店家預設不會幫你點小火爐起來讓你自己加熱,不過以前幾年在日本吃到的炸牛排來說,幾乎是生的自己調整熟度跟好吃度,台灣目前還是沒有找到覺得同樣好吃的。
Day 2
早上開場後就是 Vue 作者尤雨溪的分享,原本以為會用中文結果是用英文來講。目前英文聽力還處於一種微妙的狀態,大致上就是集中或者聊天可以聽得清楚,不過演講通常前面十分鐘後就會斷線分心,然後就沒有辦法繼續聽了,前幾年在 RubyKaigi 的經驗除了少數會刻意放慢語速的講者之外,大多都沒聽進去多少,剩下都還是靠簡報幫忙理解。
其他時間原本還在考慮要不要去其他社群聽,結果時間上幾乎是無縫接軌也因此只好都待在 Ruby 社群聽同事們演講。今年可能也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一些外國的社群朋友沒辦法來參與,也就這樣讓同事們順利都可以分享他們的經驗。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開始,不論是對技術還是職涯,做演講跟分享對技術的反思或者未來增加自己履歷的精彩程度都是很有幫助的。
今年嘗試辦看看 BoF 不過幾乎沒什麼人來,原本以為會來當樁腳的同事就這樣自己跑去吃午餐。不過跟前面一場 Vue 社群的 Kuro 大大聊過,雖然來的人很多不過還是沒有 BoF 的氣氛,也就是大家互相交流的部分,下午遇到其他朋友也還是看到其他場都維持這樣的狀況,只是不知道是場地限制還是因為大家都誤會 BoF 的形式。
中午吃了一下大會推薦的漢堡(在中庭擺攤的爺爺)真的蠻好吃的,不過也因為排隊等待讓我錯過了一場同事的演講(還有因為 BoF 跟 Lightning Talk 也錯過另外兩場)
即使會眾人數已經來到歷史新高,這次 Lightning Talk 的投稿比預想中的少,還是一樣的很好抽到。
原本想說要上台刷個存在感就下來,不過剛好在 Pre-Party 的晚上大致摸熟 Terrafork CDK 的使用之後,就決定利用 Lightning Talk 來分享怎麼使用,可惜沒做簡報就是會忘記一些橋段。像是我只用了三天就搞懂、要偷偷抱怨 BoF (以為會有)的樁腳不見了之類的都沒有講到,反而讓效果差了不少。
關於 Terraform CDK 的使用應該會盡快抽空寫一篇來分享,相比以往的 Terraform 跟 Cloud Formation 使用 CDK 來撰寫變得容易很多,而 CDK 實際上比較像是一個 Compiler 把 TypeScript 或 Python 的程式碼轉換成對應的格式,也因此 Terraform 的版本太舊是會裝不起來的。
總結
大概算了一下,距離我第一次參加 COSCUP 已經快要有十年,從原本每一場議程都會有收穫。到現在已經變成覺得簡單或者跟自己的領域差異太大,可能就沒有去聽看看。而更多的時間也都花在跟認識的朋友聊天上,這大概是在台灣研討會的一個限制。
因為以前辦過 SITCON 跟參加過幾個不同研討會的籌備,也能理解這樣針對比較新手的議程設計是相對重要的。而比較專業跟深入的研討會,大多受限於人口基數不夠很難籌備到足夠的資金去辦一場這樣的活動,也期待哪天台灣可以有像 RubyKaigi 這樣霸氣的研討會,因為疫情就能全額退票,議程投稿一年比一年要的技術力更加高深,只為了不斷改進 Ruby 的語言。
當然,像是 COSCUP 這類研討會主要是在分享跟推廣上,就不適合太困難的題目。但其他各社群自己的研討會,還是受限於資源而無法投入比較高的比例在進階的技巧應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