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 Case - 重新思考 Rails 架構
處理完使用者的輸入後,就可以來著手實際的處理。通常會將這些實作放到 app/
目錄下,然而當我們要以一個 Domain(領域)來劃分時,使用 lib/
來放置這些實作可能更加恰當,未來要轉換框架或者搬移,就只需要移動 lib/
而不會和 Rails 綁定。
處理完使用者的輸入後,就可以來著手實際的處理。通常會將這些實作放到 app/
目錄下,然而當我們要以一個 Domain(領域)來劃分時,使用 lib/
來放置這些實作可能更加恰當,未來要轉換框架或者搬移,就只需要移動 lib/
而不會和 Rails 綁定。
實際對運送狀態進行處理之前,我們需要將 Rails 的 ActionController::Parameters
轉換成可以使用的結構,這個結構通常可以看作是 Form Object。
有了第一個 Cucumber 撰寫的測試後,我們對於更新運送狀態的行為有一定的概念,那麼就可以針對這個機制來進行 Controller 的實作。
在實際開始實作之前,透過測試確認行為以及開發過程中進行驗證都會是個不錯的方式。我們會透過 Cucumber 的文件測試法中的方式,來描述一個運送狀態更新的設計。
經過這段時間的分析,我們對於以往在 Rails 開發系統時會遭遇的問題有了近一步理解。接下來,我們要再一次的分析系統的架構,來對原本的設計進行改善。
透過釐清脈絡、邊界後,我們大致上就能對整個系統的全貌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接下來會需要根據當下系統的狀況,釐清我們需要有哪些類型的物件,以及擔任怎樣的職責,來確保單一職責(Single-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在領域驅動設計(Domain-Driven Design)中有著上下文邊界(Bounded Context)這樣的概念存在,可以先簡單的理解為協助我們區分不同領域(Domain)的方式。
上下文(Context)我比較喜歡用「脈絡」來描述,當我們已經對脈絡有基本的區分,在對邊界的劃分就會容易很多。
我們繼續用「物流系統」作為案例,來探討將軟體架構設計完善時所需的前置準備,也就是去了解整個系統的脈絡(Context)或者說學習該領域(Domain)的知識。
這個過程大多還未進入到開發階段,因此不論語言、框架都是通用的,甚至可以說是否要使用某個語言或者框架,可能要再確認後才決定更加適合。
這個問題我個人目前還沒有一個邏輯足夠完整的答案,然而最近思考後認為蠻適合拋出來討論。
會回過頭來思考這個問題,也是因為對 Clean Architecture 的使用足夠熟練,要開始準備來深入了解經常一起應用的 Domain-Driven Design,那就一定會遇到這個問題。
在學習軟體開發的過程中,很常會看到重用(Reuse)這樣的概念,或者說我們會試著讓一段程式碼可以在許多地方被呼叫跟使用。這也跟我們將程式碼歸類成特定類型的物件、或者一系列的方法模組的開發方式有關,這件事情似乎是非常自然的。